学生工作

学术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术风采 > 正文

研途领航 | 国奖先锋16 熊文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6-21本文已被浏览

熊文章,温州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18级研究生,师从陈久喜教授。在校期间,获得一等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在OL与OCF上各发表论文一篇。现在中山大学化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

研途感悟

转眼间,研究生生活已经结束,经历了硕士到博士3年多的科研之路,在老师和实验室兄弟姐妹的帮助下收获良多,现在回想起来,过去的种种历历在目,也算是体会了科研路上的酸甜苦辣。我想说在这条路上有无奈也有失望,有躁动也有忍耐,更有快乐和惊喜。我身边的同志们会觉得我的科研生活很轻松,其实不是,我只是不想在苦闷而有挑战的科研工作中再注入过多的负能量,所以我要求自己必须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并在学习困难之时不断地给自己打气,不可以沮丧,不可以气馁,没有做不出来的实验,只有不肯重来一遍的懦弱和懒惰。

刚入组时,整个人都是懵的,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什么也不会。初来乍到的我也是,本科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科研工作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一段时间的科研工作之后我发现跟我想象的研究生生活实在是大相径庭,接触了才发现科研之难、科研之艰辛。我还记得刚接课题时,心情犹如小时候过年时马上穿新衣服一样期待和兴奋,殊不知还没有做到两个月就卡住了,在之后近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最早11点回去,有的时候回宿舍都得一、两点了。我就像一头倔牛一直在那儿死磕,做了很多无用功,实验做不出来身体不累,心最累。但是研一时候的自己一心想着不能轻易放弃,一定要再试试,我就不信什么玩意儿都做不出来。事实上没有方向的努力一切都是白搭,如果多想想为什么做不出来,再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确实能少走很多弯路。

生活中的任何事情都不会一帆风顺,不可能每一次都按照预期进行,在这一段不断失败的时间里我潜移默化地学会了好多东西,学会了如何做实验,学会了预设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做到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遇到问题不再只知道埋头苦干,学会了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学会了在实验中思考更多的东西,保持着"说不定就行”或是“说不定有意外惊喜”的态度,也更愿意去尝试各种未知的东西,在接下来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磕磕绊绊完成了第一个课题,论文发表在一区杂志Organic Letters上。我是幸运的,感谢那些岁月给予。

我很庆幸自己遇到了一位良师益友,我的硕士导师——陈久喜教授。从陈老师身上我看到做科研最持久的动力在于兴趣,对于这一点,我一直深信不疑。其实从小我爸也是这么教育我的,“老师引进门,学艺在自身”,这句至理名言我一直牢记在心,学艺一定不能为了学艺而学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要保持对未知的渴望。如果把做研究仅仅作为一个谋生的职业,而无法从中体会到乐趣的话,那么就会带来两个不好的结果:一是科研学习中的挑战和困难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迷茫和痛苦;二是无法心平气和地做科研,更无法得到真正好的结果。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对未知的好奇是我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的法宝。

我必须承认科研工作很多时候是枯燥乏味的,往往需要不断重复同一个实验才能得到理想的数据,如果中间有某一环节“打了个盹儿”,所有实验就得重头再来,这样的情节在很多学科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科研工作只有满腔的热情和兴趣是远远不够的,就我自己的学科而言,大量的时间投入是取得相应成果的必要条件。科学的一个本质特点就是精确,但精确不是无所不知,而是对于已经理解的科学问题或是得到的结论的确定性描述。所以在科研过程中,每个实验步骤都必须要认真仔细地对待,既要保证实验本身所需条件的准确无误,也要认真思考结论是否合理,仔细观察是否有新现象或新结果出现,而要做到这一点,刻苦认真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是少不了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必须端正态度,戒骄戒躁,扎实稳妥地学习科研所需的各项技能。

以上是我对于做好科研工作的一些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我在科研上的进步离不开课题组导师的指导,所以最后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陈久喜教授对我的培养。陈老师高瞻远瞩的视野,严谨的学术风格,前沿精深的学术思维,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都让我受益匪浅,他是我科研道路上的指引者。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以陈老师为榜样,牢记教诲,心存感激,继续努力,争取以后取得更好的成绩。

主要科研成果

1. W. Xiong.;K. Hu.; Y. Lei.;, Q. Zhen.; Z. Zhao.; Y. Shao.;, R. Li.; Y. Zhang.; J. Chen.*, Org. Lett., 2020, 22, 4, 1239-1243. (IF: 6.091);

2. W. Xiong.; Z. Chen.;.Y. Shao.; R. Li.; K. Hu.; J. Chen.*,. Org. Chem. Front., 2020, 7, 756-762. (IF: 5.155);

3. Y. Zhang‡a.; W. Xiong.‡a; L. Chen,; Y. Shao.; R. Li.; Z. Chen.*; J. Ge. N. Lv.; J. Chen.*, Org. Chem. Front., 2020, DOI: 10.1039/D0QO01244K. (IF: 5.155);

4. L. Dai.; S. Yu.; W. Xiong.; Z. Chen.; T. Xu.; Y. Shao.; J. Chen.*, Adv. Synth. Catal., 2020, 362, 1893-1898. (IF: 5.851)。

获奖情况

  1. 2016年 获安徽省首届大学生高等学校大学生化学竞赛三等奖;

  2. 2016年 获安徽省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

  3. 2020年 获温州大学一等奖学金;

  4. 2020年 获国家奖学金。

导师寄语

在跨界融合、共创分享的新时代,学习会伴随生命成长全过程。大家应主动构筑自己的学习空间,通过信息服务提供的连接性进行互动和文化浸润而成为解决未知难题的人。希望你能怀揣着这难忘的记忆走向更辉煌的未来。祝福你前程似锦,归来仍是少年!欢迎你常回来看看,这里永远是你的家。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陈久喜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