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亓颖,女,中共预备党员,人文学院20级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研究生,师从杨万里教授。读研期间发表学术论文2篇,参与课题1项,获得国家级荣誉3项,校级荣誉4项。
获奖情况
1.2020-2021学年,综合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2.202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三等奖;
3.2021-2022学年,综合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4.2022年,温州大学研究生人文社科类十佳学术论文;
科研成果
1.中文期刊:《从<河岳英灵集>看殷璠“雅调”旨趣》载于《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中文期刊:《从“客夔”到“吾蜀”——陆游夔州诗叙事心态研究》载于《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研途感悟
专业学习筑根基,科研竞赛勇创新。在学习上,从一开始我便刻苦认真,认真学习专业课文化知识。研究生的专业课学习是奠定后期科学研究的基础,利用好研究生第一学年的课程学习机会,广泛涉猎专业书籍,帮助自己尽快建立起这一学科的逻辑框架十分重要。这一过程帮助自己逐渐找到喜欢研究的领域和研究方向,有助于各门课程的结课论文的完成,对后期的毕业论文的开题报告来说也都大有裨益。研究生第一学年的学习结束后,我取得了专业课排名第一的好成绩,并获得2020-2021学年综合学业二等奖学金。参与学术训练的另一途径便是踊跃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研一起,我在导师杨万里教授的《宋金元学记辑录与研究》科研项目中,从编文献目录、校对文本的基础工作做起,扎扎实实地打好科研基础,虽然这些工作技术性并不强,但切实培养了自身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经过研一大量文献的涉猎,基础课程的学习以及科研经历的积累之后,我逐渐确定了自己的研究兴趣方向——宋代文学研究。而宋代文学这一领域史料汗牛充栋,研究成果数不胜数,想要发“一家之言”,并非易事。为此,从研一下学期开始我便有意识地梳理、阅读相关文献,多写多练,勤于思考,并与导师多多交流,导师的点拨有时会在无意之中启发我更多新的思考。导师在激发我学术兴趣的同时给予了我极大的选题自由,并鼓励我多尝试,这在无形中帮助我提高了学术敏锐度与文章撰写水平,最终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贵州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从<河岳英灵集>看殷璠“雅调”旨趣》(2022年01期)、《从“客夔”到“吾蜀”——陆游夔州诗的叙事心态研究》(2022年07期)两篇2B级别学术论文。其中,《从<河岳英灵集>看殷璠“雅调”旨趣》一文还被评选为2022年温州大学研究生人文社科类“十佳”学术论文。在学习之余,积极参加英语学科竞赛,连续获得2021年和2022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A类全国三等奖的成绩,在竞赛中追求心理素质与实践能力的提升,努力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加强理论学习,一心向党。自入校之后,我主动向党组织靠拢,递交入党申请书,在党课学习中,认真接受党的思想教育,拥护党的方针政策,在成为入党积极分子之后,积极参与党支部组织的活动,主动参与学校的志愿服务活动,如门岗志愿者、宿舍测温志愿者、毕业生档案整理志愿者等,在服务师生的过程中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研究生期间,作为班级心理委员,我自觉接受学校组织的各类培训,主动为同学们转发相关活动信息,尽职尽责。2022年6月,成为预备党员之后,我始终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在主题党日活动中学习与提高自己,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与不足,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政治素养。
研究生的学习生活更在于自主性,有了自主性,其他不过是累土聚沙的积累。学术没有捷径可走,每一个可以研究的想法背后,都一定来源于大量文献的阅读与积累。积累得越充分,文章论证便会更翔实,而积累的背后意味着大量时间的付出与等待,能够耐住性子也很重要。耐住性子打磨自己的文章,耐住性子接受投稿与拒稿的循环,耐住性子将自己于文献阅读时的所思所想形成文字,这不仅是对个人心性的磨砺,更是个人思维方式的锻炼与完善,慢慢地你就会发现自己具备了发现问题、缜密思考的能力。
研途寄语
珍惜时间,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