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刘泽民,男,汉族,共青团员,教育学院现代教育技术2020级研究生,师从叶新东教授,研究生期间发表SCI论文3篇,主持省级和校级项目2项。
获奖情况
1.2020-2021学年,综合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2.2021-2022学年,综合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科研成果
1.SCI一区:《A modularity design approach to behavioral research with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A SkyrimVR-based behavioral experimental framework》载于《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2.SCI二区:《Effects of immersive virtual realit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training on prospective kindergarten teachers' learning achievements, attitudes and self‐efficacy》载于《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SCI三区:《Usability and Effects of a Combined Physical and Cognitive Intervention Based on Active Video Games for Preschool Children》载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4.校级项目:主持温州大学2020年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幼儿急救技能训练系统开发》已结题;
5.省级项目:主持浙江省2021年新苗人才计划《基于游戏的沉浸式虚拟现实学习环境在儿童空间能力训练中的应用研究》在研。
研途感悟
研一时我作为科研新人初入智慧教育创新实验室,兴奋和紧张并存。为了探寻自己的研究方向,在研究生课程学习之余,我积极学习实验室仪器的使用,并熟悉实验室承担的科研项目,除此之外,还养成了每周阅读英文文献的习惯,两年期间阅读了大量专业相关的top期刊文献。我明白了科研路上向名家大师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各类国际学术会议,曾在第四届中国视觉科学会议上向现场专家、教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被收录到《心理科学进展》期刊;并在第十九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中获得会议优秀论文二等奖。我相信做科研不能怕辛苦,一定要静下心来,一点点积累经验。
对于搞科研的人来说,除了做实验之外,还要将实验数据整理分析,并完成论文撰写。一开始,不管是写作还是投稿选择我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语言方面,由于投稿的对象是英文期刊,必须阅读大量的英文相关文章,对于语言的表达句型结构必须从模仿开始,这样才能少走弯路,对于编辑的不解,审稿人的提问,由于时差,不管是晚上还是凌晨,都必须及时的给予回复。“投稿”,“Major Revision”,“Minor Revision”,“返修”,这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但付出总会有收获,我收获的不仅仅是那一个“Accept”,更多的是这个过程中的不断学习过程。
在研究生生活中,我认为不能只有埋头苦学的一面,应当适度学习,合理安排有效生活。在学业与科研之外,我也积极参与运动,每到闲暇时间,我便会和寝室的兄弟及课题组的同门一起去操场、健身房运动。运动不仅能带来健康,还教会我们合作的意识,能够让我有更加充足的活力和更加向上的心态参与到科研中。
研途寄语
做科研不能怕辛苦,一定要静下心来,一点点积累经验。不要相信懒洋洋的自由,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更广阔的人生,这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