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术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术风采 > 正文

研途领航|国奖先锋 18 韩承:劳逸结合,提高效率

作者: 来源: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建设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19本文已被浏览

 

 

个人简介

 

韩承,共青团员,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20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师从钱金杰教授,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3篇。

 

获奖情况

 

1.2020年,新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2.2020-2021学年,综合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3.2021-2022学年,综合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科研成果

 

1.SCI一区:《Electrochemical evolution of cobalt-carboxylate framework for efficient water oxidation》载于《Journal of Power Sources》;

2.SCI二区:《Carbon Nanotubes Grown on CuO Nanoparticle-Decorated Porous Carbon Microparticles for Water Oxidation》载于《ACS Applied Nano Materials》;

3.SCI一区:《Phthalocyanine-induced iron active species in metal–organic framework-derived porous carbon for efficient alkaline zinc–air batteries》载于《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

研途感悟

 

 

在科研方面,我认为首先一定要保持热心,保持兴趣,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我抱有这样的心态,就会对失败比较释怀。做任何事情都会失败,何况是研究一些别人从没研究过的事情呢?我也会在失败之后尝试新的方法继续坚持,因为我知道总有成功的时候,那样之前的失败都是值得的。

在论文写作方面,我认为读文献的目的有三点:一是寻求自己体系的实验方案;二是了解本方向内目前的最新研究现状;三则是涉猎其他领域来拓宽自己的视野。对于第一点,大家可以只阅读文献中的图片,达到自己需求之后再仔细研究实验方案部分,做到最高效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对于领域内的最新论文,需要仔细阅读全文的内容和研究现状,通常这些文章往往能够点亮我们思想。但在读的时候也不一定要逐句翻译,从图片、图注、正文细节方面下手。而对于其他领域的一些优秀文章,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的阅读,比如我自己,会更倾向于从这些论文里了解一些最新的测试方法、仪器手段等等;紧接着去寻找一下有没有与自己课题相关的信息,哪怕只有很小一部分的相关性,说不定也能够让自己豁然开朗。总而言之,读文献要明白读这篇文献的目的,明确自己想从文献中了解到什么样的信息,这样一来才能提高效率。

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我认为这是得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生活状态,来细致安排的一个问题。首先大家得找到合适自己的生物钟,如有的同学习惯晚睡,有的同学习惯早起,有的同学习惯午休等等。就我个人而言,我比较习惯晚上工作,效率更高,而且寝室同学们的休息时间也比较晚,所以我也不会选择睡觉太早,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我也习惯不睡午觉,所以中午和下午也拥有比较充分的工作时间。课余生活方面,每个人也有不同的安排,我个人会选择每周两次左右的锻炼,也算是做到劳逸结合。总而言之,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状态、身体情况、以及寝室的生活大环境,来确定出最适合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可千万不能盲目模仿其他人的计划。

最后,感谢我的导师钱金杰老师能够给我一个充分发挥自己能力和价值的平台,并且在这两年内对我的严格监督和要求,还要感谢他不断关注我的科研工作,给我充分的指导,也感谢课题组同学们对我的帮助和支持!

研途寄语

 

 

首先保持兴趣,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要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其次,不要有任何攀比心态!不要拿其他课题组的同学和自己比!不管其他课题组的学习,生活是什么样的状态,都要坚定自己导师所做的决定和培养计划,坚定不移的跟着自己导师走。最后,在保持多做,多尝试的同时要多思考,多交流,有时候一次简单的组会,会比一周甚至一个月的实验更为重要,多次失败之后,也得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原因,做到不盲目做实验,要理性搞科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