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介
黄杰,共青团员,教育学院20级学前教育硕士,师从宋占美教授,研究方向为儿童发展及干预研究、教师职业发展和亲职研究,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4篇,获得学科类竞赛省级及以上奖项2次,参与部级项目1项。
获奖情况
1.2021年3月,温州大学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9);
2.2021年5月,浙江省第十七届“挑战杯”交通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1/10);
3.2022年5月,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1/8);
4.2020-2021学年,综合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5.2021-2022学年,综合学业奖学金一等奖。
科研成果
1.SCI一区:《Association between Maternal Anxiety and Children’s Problem Behavior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载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SCI一区:《How Does the Social Support Influence Junior College Students’ Occupational Identity in Pre-school Education》载于《Frontiers in Psychology》;
3.SCI一区:《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ervice kindergarten teachers’ professional identification and career adaptability: A chain mediation model》载于《Frontiers in Psychology》;
4.中文期刊:《城市家长对托育服务的需求及期望——基于3089位家长的调查研究》载于《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5.部级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循证取向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网络干预研究》 结项。
研途感悟
在刚开始独立研究的时候,整个研究体系从思路形成到撰写令人感觉枯燥无味且艰难,时常会因为资料匮乏、个人思维局限性导致框架的崩塌而无法写出任何文字,深夜写作也是常态。但好在,贵有恒,行一事,克终者盖寡,耐得寂寞才能有所收获,更加体会到明确自己初衷的重要性。《庄子·在宥》中有:“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守一而静,专而不流矣,故不迁。”在经历过无数自我思辩的过程后,独立研究和论文写作对于我而言,更像是栽种一棵树的过程,就像庄子所说,我守着一个信念,在与之处“和”,专一不再让自己的意识流动,试着把一段时间内需要做好的事情有计划地拆解成一件件切实可行的任务,扎实地阅读每一篇文献,做到有目的地学习,有目的地积累,将知识内化成为属于我的一部分。摆脱了急功近利的自己之后,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稳扎稳打,逐步积累,结果倒成了顺理成章、水到渠成的事。
在坚持的时候,我明白了学习是不断打磨心性,独立成才的过程,也应了那句老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虽然导师的指导尤为珍贵,但坚持自我奋斗的初心,才能使“导师的谆谆教诲”成为“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研途寄语
胡适先生说:“昨日种种,皆成今我,切莫思量,更莫哀,要怎么收获,先那么栽。”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研究的态度,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明确自己的方向,规划科研学习生活,享受其中带来的乐趣,积极地争取提升自我的机会。行而不辍,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