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术风采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术风采 > 正文

研途领航|国奖先锋 11 谢敏: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作者: 来源: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学科建设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2-12-03本文已被浏览

                                                   


01     个人简介

谢敏,福建龙岩人,20级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教学(思政)研究生,师从王习明教授。研究生期间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得学科类竞赛省级及以上奖项4次。曾参加福建省蓝天志愿服务队,多次获得优秀志愿者称号。




02     获奖情况

1.2022年6月,贵州省社科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研究”学术征文比赛三等奖;

2.2022年10月,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第十九届青年学术论坛优秀奖;

3.2022年10月,宁波研究生学术论坛二等奖;

4.2022年10月,辽宁大学“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学术征文比赛三等奖。





03    科研成果

1.中文期刊:《“农场+庭院”模式下的乡村生态实践教育的路径探究》载于《现代中小学教育》;

2.中文期刊:《不同土地统筹模式下“统分结合”方式的研究》载于《南方农机》;

3.中文期刊:《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和实践探究》载于《高教学刊》;

4.中文期刊:《“家校协同”推进生态实践教学的路径构建》载于《环境教育》;

5.中文期刊:《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理路和路径探析》载于《山东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

6.中文期刊:《乡土文化在<哲学与文化>中的应用策略--以客家文化为例》载于《黑龙江教育》;

7.中文期刊:《浅议地方文化推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路径》载于《人文与科技》论文集。




04     研途感悟

“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从确定要读研究生的那天起,我便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从最初把导师布置的论文写成了作文,完全不懂学术论文的行文规则,到后来踏入学术之门,能顺利发表一些文章,在此期间,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我忘不了每天奔波于宿舍、图书馆和教室之间,勤奋阅读的场景;也忘不了为了写成一篇像样的论文,不停地搜集资料、研究资料,一遍遍的构思、琢磨、修改、润色、向老师请教。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长时间的积累,我逐渐学会了如何去做扎实的文献综述,怎样在综合述评中了解论题的研究现状、研究进展,如何拓展自己的学术空间,也逐渐学会了论文构思的方法、掌握了行文的技巧和逻辑的衔接等技能。

这些成绩的取得,除了个人的努力,还离不开王习明导师悉心地指导。从入校时的茫然不知所措,到遇到恩师指点,每一步都走的扎实且平稳。研一期间我完成了导师布置的马理论经典著作的要点梳理及阅读任务,有了一定的理论积淀;我定期参加导师组织的学习交流会,通过群内硕博生之间的小论文互评、毕业论文互评、优秀毕业论文学习、导师点评等活动,我学到了社会调研方法,掌握了论文写作及选题技巧、优质毕业论文及开题报告要求,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学术水平;我也在不断的阅读、写作、修改、投稿、退稿、再阅读、再修改、再投稿的过程中磨砺了做科研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心态,懂得了“坚持就是胜利”在做学问中的重要意义。研二教学实习期间,我紧密结合研究生创新课题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做到了“以研促教,在教中研,教研结合”,并用论文的方式呈现了研究成果。研二下学期,我参与了实习学校的省级课题“闽西红色文化在思政课中的运用”的资料收集工作,并适时的修改了我的毕业论文题目,将课题与论文紧密结合在一起,做到资料的共享与研究的互补。教学期间我多次参加校级、省级公开课和片段教学比赛,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就要结束了,我在“不为什么的坚持”中收获了坚持的意义。昔日成绩已成过往,新的征程踔厉待发。“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这将是我永久的座右铭。


05     研途寄语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学弟学妹们努力学习,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在研究生阶段取得理想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