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梅恩柔,22级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向卫东教授,研究方向为全无机卤化铅钙钛矿材料。
获奖情况
1.2019-2020学年,新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2.2020-2021学年,综合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3.2021-2022学年,综合学业奖学金二等奖;
4.2022年5月,温州大学研究生学术新锐奖 ;
5.2022年,温州大学优秀毕业生。
科研成果
1.SCI一区:Mei E, Liu X, Chen Y, et al. Modified α-Al2O3 wafer: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perovskite quantum dots with wide colour gamut for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J].;
2.SCI一区:Mei E, Li J, He Q, et al. POE Enhanced Stabilities of CsPbX3 (X = Br, I) Perovskite and Their White LED Application[J].;
3.SCI二区:Mei E, Chen Y, Chen Y, et al. Ba-doped CsPbBr3 with High Quantum Efficiency for Wide Colour Gamut on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J].。
研途感悟
很多刚入学的师弟师妹们都说自己很迷茫,其实这就是对自己未来的焦虑,但这也是好事,明确知道自己不能在这几年碌碌无为,但不需要过分焦虑。我建议可以根据自身的研究方向,有目的性地修读相关课程,看有关的国内外文献。我记得刚开始阅读英文文献时比较吃力,很多的特有名词都非常陌生,那时候就是会做一些笔记,将不懂的词汇记录下来。当然后续文献看的多了,对自己研究方向了解深入之后这些就都熟悉了。不过到后面侧重点就不同了:比如主要是做材料合成的,那文献中的实验步骤这一块则需要仔细阅读,可能对自己后续的实验有所启发;如果主要分析材料表征的,那就需要仔细看文献中关于谱图数据的一些表征及现象的解释,这样后续在自己开展课题研究时就有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科研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要投入非常多的时间和精力。比如我之前的一个课题是做碱土金属掺杂改性实验,这个过程异常坎坷,有时甚至怀疑课题是否能够进行下去的可能性。然而我只有接受这个结果,告诉自己最坏的情况已经出现了,还能差到什么地方呢?后面积极调整自己的状态,在前面实验数据的基础下进行大量的重复实验,积极试错,筛选实验条件,确定最优比值范围。而且实验结果会受实验环境的影响,不一定每次合成制备出的材料都会一模一样,要允许实验存在误差,因为不存在完美数据,但我们也要弄清楚原因,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劳逸结合非常重要,最好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分配时间,比如感觉科研遇到瓶颈了,可以适当休息休息,当精力充沛的时候就努力科研,不能在科研还没有看到曙光的时候忽略生活里的精彩。
除了课堂和文献阅读,积极参加各种学习讲座和会议也是非常有用的。讲座是学习的拓展与延伸,而且学术讲座的选题有代表性,是该专家研究学科发展最前沿的知识,也是浓缩了研究成果的精华,可以开阔大家的思路实现知识积累。在听完之后我们需要对讲座内容进行后续思考和领会,思考其对自己研究方向的启示与作用。比如2021年4月,我跟随导师参加了由武汉理工大学承办的“全国第二届光电材料与期间学术研讨会”,与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师和同学分享我的研究成果,这使我的科研生活多了一份紧张和充实感,也让我感受到浓厚学术氛围对自己的激励。而之后,自己也在申请博士还是就业的天平上摇摆,经过挣扎,还是想要继续深造,毕竟在化学这个领域内,有太多的知识、未来需要探索,并非硕士的3年就能进入真实的科学。而今年温州大学首届博士生的招生引起了我的关注,作为一名温州人,温州大学的崛起定然使我感到万分自豪,所以我决定申请温州大学的博士生资格。非常幸运,在经过考核之后,自己成为了7个人中的一员。
考研与考博确实不一样,有一些师弟师妹们也询问过我这方面的问题。想读博的师弟师妹们可以提前联系好心仪的导师,一般是与自己硕士期间研究领域相关的大牛,但这是一个双选过程。想要继续深造就需要有一定的科研实力和科研成果,就像一块敲门砖;但也需要自身的综合实力,因为现在不是唯论文,而是看综合素质。只有想在科研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对自己的科研课题有兴趣才能支撑这场博士期间的修行,否则每一步每一天都是在煎熬。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科研,“我们不可能都做船长,必须要有人做船员,总会有适合我们做的一些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我们要做的就是眼前事”,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
在我的求学路上,纵然课题研究和探索很辛苦,但我依然坚定,学会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当然合作也是必不可少,这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以及成功的喜悦。感谢每段难忘的经历,让我成长,让我自信,勇于去承担更多相关的责任。科研的路还很长,不知道还会遇到哪些人,遇到志同道合者可以结伴而行,并且走的更远。科研期间的每一次收获都使我更加自信坦然的走出下一步,但绝不会尝到一点甜头就沾沾自喜。
研途寄语
“如果说有一件事是我鼓励你们大家去做的,那就是永远不要随波逐流,要超越我们周围那些低级和颓废的影响。”